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总是习惯对身边的琐事越来越关注。譬如,在挤公交的途中,我的眼珠不停流转,窥视着千篇一律的司机和形形色色的乘客。 我是中秋节的前一晚搭晚班车回家的,这是我第一次发现长沙的公交车司机如此谦逊有礼。节假日回家的人很多,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私家车见缝插针,公交车寸步难行。可能也是因为中秋临近的喜庆,司机叔叔不像以往那样骂骂咧咧,他小心翼翼掌握着节奏;反倒是车内的乘客先沉不住气了,开始骂娘操蛋。 眼看日将西下,候车亭的乘客却越来越多,公交车里有限的空间已经无法容纳一拨又一拨的人流,司机好心的提醒着乘客们:“请已上车的乘客往车厢后挪一挪,以便更多的乘客能上车回家。”第一次,司机叔叔没有驱赶过多的人群;第一次,用了“请”字。我很惊讶,长沙人火辣暴躁的性格从来都是在公交车司机的身上一览无余,这一次,几乎可以用“体贴”来夸赞他们。乘客们这一次也是分外的通情达理,宁愿挤一挤,接纳更多的人。也许,念家的心思,谁都懂!由于人群拥挤、空气憋闷,再加上车行缓慢,我又习惯性的晕车了,渐渐体力不支、屈身蹲下。旁边一位有座的老奶奶见到我满脸苍白、虚汗淌淌,赶紧给我让座,身旁同样站着的乘客也扶了我一把。当时我虽然体力不支,但思维还是清醒的,说实话,我都挺惭愧,一年轻的大学生居然要接受一位老人家的让座,于是好言谢绝了。可老奶奶很热心,硬是要先照顾我的情况。虽然还没来得及多聊几句老人家就下车了,但她的热心相助,却是久久暖着我的心怀······ 我很庆幸,遇到这么多好心人;我也很庆幸,长沙公民的素质已经越来越高。 年龄的增长,不仅让我越来越关注身边的琐事,也让我越来越恋家。所以即便在明知节假日乘车会遇到的种种困扰下,我也坚持回家与亲人一聚。对于那些借口没时间、车票紧张种种原因而不回家的人,我是觉得寒心的,他们太没人情味。 我第一次去念大学的时候,是独自一人出行的。可能是因为年纪尚小不懂离别的沉重,也可能是因为家和学校在同一个城市,想来不用饱受异地之思。没想到最近两年每次从家去往学校,我总是泪眼婆娑,看着越来越不独立,越来越只会撒娇的自己,我觉得好无奈。我总是抽空回家,我不知道,是害怕爸妈太过想我,还是因为自己太想爸妈。我也不知道,是我只有越来越少的时间去陪他们,还是他们只有越来越的时间可以一路伴我。在家待着的时间越来越短,花在路上的时间越来越多,甚至来不及吃几餐饭;即便难得有时间在家待上两天两夜,白天爸爸也忙于他的事情没时间回家,晚上妈妈也会被邻居叫去唠唠家常没时间陪我,一个醒来就不见人影,一个睡前却还未归家。在农村,哪家哪户不是操劳的命,谁又有大把的闲情耗费在陪伴家人的小事上?不是谁不想膝下承欢,不是谁不愿共享天伦,只是,时间太匆匆,生活太忙碌······ 我们没有时间停留,没有闲情享乐,我们都在自以为是、一厢情愿的为家人奋斗。可是,除了奔走,我们又能怎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