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离开站了二十四年的讲台,一种落寞像冬天的雾霾,萦绕在我的心谷,凝滞不前,给我的只是一片迷茫,一片郁闷,一片压抑,唯有领导的那一句话,像一声闷雷,在雾霾里炸响,震颤了我的身体,也震裂了我的心扉,一丝丝伤痛彻骨入髓。
暮然回首二十四年的教书生涯,美好的年华枯叶一般岁岁飘零,至今我还是两手空空,只有一片迷茫朦胧了我的双眼,我忽然质问自己:我的这二十四年的年华都付与谁?为自己的仕途而付出?为学校的名誉而付出?还是为学生的前途而付出?也许有人说,这三个问题是统一的,怎么能截然分开呢?那我可以肯定地说:“一定能分开。”
个别教师在工作上忙于钻营,投机取巧,奉承领导,就是为了自己的仕途,而且这种老师在最近十几年越来越多。许多老师是为了学校的名誉而拼命,这样的老师在每个学校占了百分之七八十,为了考一个好的成绩,采用题海战,自己也彻夜不眠,考试结束好,好的受到领导的嘉奖,沾沾自喜,不好的受到处罚,闷闷不乐,而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祖国的宏伟蓝图着想,为民族的未来着想,可这样的老师有几人呢?
我八九年参加工作,被分配到一所乡下完全中学,学校规模还算可以,有学生八百多人,可当时的校长是一个以貌取人欺软怕硬的领导,就让我代了五年的初一或者初二的语文,在这五年中,学校的成绩一落千丈,人数锐减,九五年开学,全校只报了一百多人,这个数字让我们非常的吃惊,这么大的滑坡,自然引起了文教局的重视,文教局就撤换了校长,学校由完全中学降为初级中学。
新校长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抓教学,也抓纪律,把一些天天沉醉于麻将的人放在初一或者初二的岗位上,让一些有敬业精神的老师担任初三的教学,学校的存亡可以说在此一举。我代了初三两个班的语文兼任初三(二)班的班主任,经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学习成绩一路上升,特别是我班,约有十二个好苗子,考中专是蛮有希望的,那时初级中学,奋斗的目标就是多培养几个中专生,特别是我班的赵新宇和赵乾宁,人聪明伶俐,又勤奋好学,校长非常的赏识,专门给他俩作动员工作,让他们考中专,以提高学校的名誉,而我呢,刚好和校长相反,让他俩考高中,上大学,将来更有前途,为此我偷偷地把这两个学生叫到我的宿舍,给他俩分析了考中专已经过时,将来也许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还不如考高中,上大学,毕业后那多风光,多体面,对自己对国家都有好处,赵新宇怀疑自己考不上,我说:“像你这么聪明的学生考不上,你问着我来,我以我的人格作担保。”
我说这话,好像大学是我家开的一样,好像我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为了学生,这话我还得说,赵新宇说:“回家征求一下我爸爸的意见。”
我说:“行。”
赵乾宁始终坚持要考中专,他说:“校长说了,考上中专,先有工作,再参加自考,读大专,读本科是一样的。”
我失望地说:“我们已是大专,可在学校就已经被人看不起,到你们毕业了,时代不知发展到啥样子了,大专就像树叶一样,理也没有人理了,何况中专呢?就更加没有人理了。”
赵乾宁还是不听,最后他报考了中专。赵新宇的家长来问我,我给他分析了当前考学的形式和发展,家长听了,同意赵新宇考高中,在填自愿时,赵新宇就填了报考高中,校长非常的生气,在会上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可我不后悔,我绝不能因个人或者集体的名誉断送了孩子的前途。
中考结束后,赵乾宁考上了省城一家中专建筑学校,毕业后正赶上不包分配,就在工地上打工,而赵新宇考上高中后,经过三年的努力,考入南开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工资是三千元,而赵乾宁工资是1500元左右,这就是他们的差别,而造成他们差别巨大的原因不是学生自身,而是我们的老师,作为老师,就应该尽最大的能力,挖掘孩子的潜力,为国家培养一流的人才,绝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泯灭了孩子的天赋,也贻误了国家的发展。
这一年的中考,学校的声名大振,报名的人数激增,学校又起死回生,走上了发展之路,过了三年,学校的人数已有四百多人。
从二零零三年开始,人们都重视孩子的教育,开始把孩子转到县城念书,加之在县城又新建了一所初级中学三中,在小学升中学的考试中,平均分上65分的学生全被县城两所中学录取,剩下的就在各乡级中学念书,提高教学质量又是校长最头疼的事,也就在这一年,教育局实行新的奖励政策,在高考和中考中,考得好的既奖学校,也奖老师,而且奖金丰厚,如果是倒数三名,就要在教育质量大会上作检讨。由于这个原因,有的学校在中考上做手脚,就是在中考前二月,进行考试预选,把预选不上的学生刷掉,这些学校很快地得了一二名,受到了教育局的奖励,这就助长了这股邪风的盛行,全县的初级中学都开始刷学生,而且刷的人数越来越多,甚至有的老师私底下说,与其好好教书,还不如多刷几个学生,这样成绩来的更快一点。
在二零零九年,我又担任九年级的语文教学,还担任二班的班主任,面对这样的学生,代课老师都是唉声叹气,没有信心,学生也是一个混日子长个子的心态,面对这种情况,在第一节班会上,我把九年级学习的任务及他们以后面对的人生道路仔细地分析了一下,讲了许多道理和名人成功的故事,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明白时间的珍贵,我说:“时间是有的,就看你们珍惜不珍惜,你们每天早上提前起床一小时,每天下午提前到教室一小时,如果把这两小时充分利用好,那会背好多东西的,你们愿意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从此以后,每天早上我走进教室,教室已是一片琅琅的读书声,早晨的朝阳照在学生们的身上,那是多么美的风景呀,每天下午,同学们在夕阳中读书,还是校园里最靓丽的风景线,我陶醉在这美景中,我想只要你们听我的话,我一定把你们的语文成绩代上去。
就这样一天天匆匆而过,到中期考试了,我心里非常紧张,生怕不会有进步的,成绩出来我一看,我非常高兴,平均分是73分,这真的体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哲理。在以后的考试中,成绩是步步提升,中考即将来临。
学校照例进行了一场预选考试,把考高中无望的学生单独列出一份名单,让我和白老师(九年级一班班主任)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工作,让他们回家,不参加中考考试(以往是强行刷,由于有人告状,就开始做思想工作,让学生自己放弃考试,就于学校无关。)这真是伤天害理的事情,谁有权利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谁有权利践踏学生的前途?都没有,可就是在名利的驱动下,县上一些老师丧尽天良,对学生进行诱骗,威胁,甚至所有代九年级课的老师对这些学生实行车轮战,每一节课把这些学生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进行侮辱谩骂,最终让这些学生无法念书,放弃考试,他们可耻的目的达到了,每当我想起这种情景,非常的伤心和悲催,人啊,为了自己的私欲,啥事都能做出来。
我拿着学校列出的名单,泪水涌出了我的眼眶,最后我把名单悄悄地压在办公桌的底层,千万不能让学生发现,在班会上,我什么也不提,看见学生都在认真地学习,在教室里转一圈,就在教室的外面转悠,下课后我就走了,后来校长问我:“动员了吗?”
我说:“没有。”校长很生气,但又把我不能怎么样,后来,校长亲自出马,动员了一些学生,但我是班主任,没有对学生下逐客令,学生还是照样念书,而且在班会上我尽量鼓励学生,让他们为自己的前途拼一把,就这样,在我和白老师的庇护下,那一年没有刷一个学生,中考成绩出来了,各科名次都有进步,我的语文是全县第三名,平均分是98.5分,(总分是120分),化学是全县第四名,为我们学校挣了一名进步奖,还奖了四千元呢,许多学生考上了高中,甚至几个被刷的学生也考上了高中,还有几个学生上了中职学校。
我看着这个名词和成绩,的确来自不易,因为在二中,就有南大班,收的是全县农村最好的学生,平均分上八十五分,还有两个重点班,收的是县城一小的学生,平均分也在八十五分,而我们代的学生呢,就和人家无法比,可三年以后,能考出这样的好成绩,的确令人难以想象,可我们做到了,我们靠的就是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去教书,而不是为了名利,只想着到时候刷学生,用学生的前途换取自己的名利,换取学校的名誉。
我想一个有良知的老师,就应该因材施教,尽量挖掘学生的潜力,就应该有长远的眼光,为国家培养出更好的人才,并为此付出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知识,才不枉称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01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