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
可是我不会画画,我画不出潺潺的流水画不出苍劲的松柏,
可是我不会唱歌,我哼不出余音绕梁的歌声,
可是我不会乐器,我弹不出不绝于耳的调子,
所以,我只会写字。努力写出最动人的句子。
初中的时候我开始读儿童文学,读者,青年文摘,那时候没有手机电子书这些电子设备,那时候街道里到处都有报亭,我会腾出早点的钱买一本中学生博览,上面有很多很多的文章,写了很多质朴的故事。翻开总是重重的油墨味,但是他足足影响了我整个青春,他让我爱上读书,他让我爱上写字。
高中的时候,郭敬明已经风靡了整个青春的校园。我想他那时候就像课本的鲁迅,影响了许许多多花季的少年。从梦里花落知多少到悲伤逆流成河,从幻城到猜火车。他的文字里透露着忧伤,悲凉,他用最浮华的词藻来堆积许许多多的内容。一眼看过去他们那么悲伤,悲伤的又那么凄美。凄美的让人觉得自己暗淡的青春是一片茫然。他的风格在那时候已经开始很深的影响了我。包括那时候的南风,左耳,最小说等等,文章的风格大多都是不痛非青春。那时候,正式接触韩寒是一座城池,又痞又坏的小人物,让人爱也不行恨也不行。如果非得说郭敬明的文章有颜色那一定是高冷的黑白灰,那么韩寒的就是昏黄,浑浑沌沌的黄色。那段时间应该是我写过字最多最多的时间,我写了不下二十篇的短篇小说,写了至少十篇各色的散文。我肆无忌惮的用最美的词藻来突出主题,我叙述的故事惨白而又生疼。想起来,年少无知就应该是这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行不行,输着尾页的邮箱就放文章。邮件的末尾还需写上一句,第一次初稿,希望编辑能看看。非常感谢。我也不知道那些邮件有没有被人打开过,我也不知道那些故事他是不是被人读过,而我知道我也曾有试试过。尽管如此,我依旧在纸上奔波的写作。
读大学的时候,我开始拥有手机了。我开始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泡在网络上胡扯了。我渐渐的就开始不写故事了。开始写写随笔了,要有多随意它就有多随意。我更少的时间去读书了,只是在自己累到没事可干的时候才看看文章。一直到工作以后,我连写作的时间都没办法腾出来了,我要忙着工作,忙着恋爱。后来豆瓣阅读的app开始出来,我开始读各种短篇小说,我喜欢过一个作家叫李静睿。他写了一本短篇小说的合集叫《小城故事》,这应该是这几年看过最好看的小说了,里面的人物都不起眼,甚至卑微到我们都会忘记名字,他们的故事没有大起大落,只是看似荒唐可笑又让人心塞。这样对生活的纪实,对人性的纪实的小说比情爱给人的情绪要来的迅猛的多了。再到后来的矫情的张嘉佳的睡前故事,让我看了五光十色的爱情亮起来的样子,暗下去的样子。曾几何时,我也写过一百句的情话,写过整整快一百封的小札给某人,我想把它们做成小册子送给某人作为礼物。可是,后来都没机会了。因为某个人不再看我写的东西了,因为我也不再写作了。
我依然喜欢坐在夏日的夜里,吹着习习的凉风听着淡淡的歌,又像这样开始写着不痛不痒却让自己心慌的文字,然后一遍一遍的读着自己,对话自己。虽然我依旧默默无闻的写作,依旧的没有太多的改变,依旧还是这样的无为,可是我依然只是想写出最动人的句子。
为之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