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我的小窝!

人格这东西

时间:2015-05-04 09:40来源:原创 作者:沙子步步走来阅读: 加载中..
  正常时,每个人都有一个人格,如果谁拥有的人格超过1个,那就是病态。《24重人格》这本说的就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发现自己身上积聚了24重人格。灵魂的居所因此变得拥挤不堪冲突不断,人生卷入了混乱的巨大漩涡,突然脱轨。
  
  人格是个什么东西?
  

  这是大家最想知道最好奇的问题。
  
  “人格”这个词,据说是从拉丁文译过来的,指的是“演戏时应剧情需要所戴的脸谱”。
  
  在心理学界,关于人格的定义很多,分类也很繁杂。人格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比如说,当人们喜爱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说,这个人很有魅力。当我们表达愤慨的时候,会指责某人人格卑劣。大家都觉得深能理解此意。
  
  要是追问刚刚说完这些话的那人——请教一下:什么叫做人格?估计很可能他也是一头雾水语焉不详。
  
  人格,是一个人人会用,却又不甚了了的词。
  
  荣格说,人格是由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组成的面具,是文化要求每个人扮演的角色。
  
  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认为:人格就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些稳定的性格特征。在卡特尔的人格测试中,他提出“人格是对人在特定情境中行为的预测”。米歇尔认为“人格是个心理特征的统一”。伯杰认为“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等等。
  
  众说纷纭。于是有人干脆把人格一词暂且搁置,按照自己的理解来阐释人格的含义。比如研究什么样人格的人才能当好官?这是把人格同性格相混淆了。有姑娘问:什么样人格的人才值得嫁?这是把人格同到的品质联系到了一起。杂志上登出:猜一猜最能挣钱的五种人格特质?干脆把人格与算命混为一谈。
  
  我比较赞同说法是: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和性和功能性。人格是一整套心身系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时刻能对环境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说它独特,是因为每个人都与众不同。说它稳定统和,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人格有规律可循,很难形成突变。它是和谐的,由各种要素组合而成,浑然一体。
  
  同一个人,具有两种或是更多种完全不同的人格,就叫多重人格,本说里的主人公就是罹患此症,学术名称叫作“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即使对专业人士来说,这也是罕见的病例,对读者来说,便更费解。允许我打个不一定准确的比方——主人公好像成了川剧绝活变脸的演员,倏忽之间,形神陡变。总之各种脸谱腾挪跌宕呼风唤雨,间不容发眼花缭乱。
  
  彼此性格不同面目不同,行事风格也各有千秋,你方唱罢我登台,熙熙攘攘好不热闹。看到这里你一定要紧皱着眉毛说,这似乎不太妙。是的,岂止是不太妙,简直是军阀混战天下大战!
  
  作者特地在本书的扉页上列出了一张“人格清单”,不然的话,你很有可能会被这些人格的化身吵得头脑发胀,险些失去阅读的耐心。
  
  但是人格这个东西,绝对不能没有。如果丧失了人格,将是非常严重的指控,基本上就等同于把他从人类社会开除出去了。当然,也绝对不能太多。就像书里的主人公拥有了24重人格,濒临崩溃的边缘,生活被搞得一团槽。他不得已放弃了工作,住进了精神病院,遍体伤痕,妻子差点离开他,孩子也陷入了巨大的迷惘混乱之中。
  
  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人有限的身体里,壅塞了24种截然不同的人格,会怎样倒海翻江?主人公一步步描绘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却难,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喷涌的鲜血,虚无缥缈的字迹,脸上不断变幻的表情和毫无连贯的词语,就是这种人格大拼盘的惨痛写照。他带着我们一步步经历他内心的崩塌和陷落,体验他的恐惧、无奈和悲愤。我们为世界上曾有人遭受过这种罕见的折磨和苦难,心乱如麻,心急如焚。从某个意义上,《24重人格》提供了非常翔实而真切的心里病例标本。
  
  在深入了解后,一个冷峻的问题凸显而出:这些杂芜喧嚣的人格,是如何诞育?
  
  也许有人会说,毕竟是太罕见了,只当听一个遥远的故事。其实,本书为我们提供的意义远大于此。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间仓库。我们所经历过的事情和情感,都被一一输送到仓库里,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其中有一些贴着精致美丽的标签,那是让人欢愉的美好回忆,我们十分乐意时时拉开抽屉,欣赏一番。也许还会拿出来展示,与亲朋们分享。那些让人不愉快的记录,我们将它们贴上封条,放在犄角旮旯处,恨不得闭目塞听,永不开启。哪怕在哪个不经意的瞬间,那扇小门冷不丁地弹开了,我们会忙不迭地关上。
  
  我们以为这就是全部的库藏了。其实,并非如此。有一些最不堪回首的惨烈记忆,被我们深深地掩埋在心灵库房的地下,化作了冰冷僵硬的泥土。
  
  这些回忆沉积在你心里,让你永无忘怀,如同威力强大的定时炸弹,潜伏在你人生的礁石上,不知道什么触机,轰然起爆,污染你生命的海洋。
  
  然而,负面的能量不会自动消失。如果没有正确的清理和根除,它们会在地下发酵,滋生出越来越浓厚的复仇菌丝。终于有一天,它们遏制不住地爆发出来,让人们深陷绝望中,甚至衍生出陌生而诡异的人格,操控我们的生命。
  
  怎么让内心永远保持澄澈呢?
  
  诀窍只有一个,就是敢于正视心底的负面能量,决不退却。很多时候,我们恐惧的其实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莫可名状的虚弱感。只要心灵强健,过往的伤害就变成了纸老虎,灰飞烟灭。
  
  主人公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他敢于一个接一个挖开尘封多年的仓库地下室,寻找让自己无法面对的严酷真相。当他终于直面这段历史,并接纳了自己的分身之后,力量与和谐就回到了他身上。如今,他完成了心理学的博士课程,成为了一位临床心理学家。
  
  掩卷之后,我们发现了人人都可能有一座心理地库。打开门,挖下去,拂去尘封的蛛网,清理旧物,让阳光照进暗室。
  
  人格这东西,有一个就够用了。它坚定友爱勇敢仁慈智慧安宁等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享到: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