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時間去看《悲慘世界》。去之前還擔心不愛歷史的我會不會看到一半睡著。才發現真正直指人性的好片,那些歷史背景人物演員都只是襯托而已,靠情感的爆破就足以激發內心的那些最原始最純良。
對自由的渴望和嘶喊,對命運不羈的哀嚎和絕望,對革命的熱血和希望,對輕輕愛情的真實卻也現實。感動到電影散場我仍呆坐在位子上回味。
回家地鐵上無聊地刷微薄,就被長春嬰兒被掐死埋葬雪中身亡事件刷屏。譴責的,同情的,謾駡的,同情的,各形各態。只是,我真的不知道,這樣的情緒是對現實的不滿借由另一個事件找到發洩口,是人云亦云扎堆揮灑同情,還是對社會哀莫大於心死的絕望?也不敢預估這樣的情緒可以維持多久,一天,一周,還是一個月?就像之前的小悅悅事件,靜安大火事件,李雙江之子輪奸事件等等,總有新的來代替舊的,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痛。
這樣的謾駡譴責,并沒有讓社會變得更好,并沒有讓人心變得更溫暖。路上遇到別人向你借手機一用會條件反射覺得他會搶你手機跑,有乞丐向你乞討2塊錢買個饅頭卻第一反應那是騙子。我們的同情心其實并沒有氾濫豐盈,相反,越來越稀薄和吝嗇。
也難怪。社會本身就開始逐步逐步腐壞。越來越猖獗的貪污腐敗,越來越污濁的空氣和食物,越來越唯利是圖的算計和詐騙。讓人開始失去原本應有的安全感。
我只是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既然你逃不走也離不開這裡,那就只能去適應。就像張懸說的,永遠不要放棄對大環境的渴望和對公義的再次理解,再次嘗試實踐。一些深思后的勇氣,一些善良念頭的持續,一些恒溫的堅持,好好保重,好好維持,鍛煉自己的心。
《悲慘世界》里有這句話,愛他人,才能證明神性的存在。
但願我們也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