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记得从何时起,就开始害怕过节,特别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对我来说节都是劫。看着万家灯火阑珊,再看看自己,形单影只浪迹天涯,莫名地就觉得伤感难过到了极点,鼻子酸酸地,忍不住就有掉泪的冲动。 对端午节的印像,最深地记忆还是停留在儿时。相信很多八零后都和我一样,记忆中只有小时候的节才算是节。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开家后过节的氛围也就越来越淡了,若不是商家的宣传,也许都会忘记要过好多传统的节日。就如现在,离端午节越来越近,可自己却感觉不到儿时那种期盼和热闹地节日气氛。 我的老家在重庆,记得在小时候,离端午还有很多天时,妈妈和阿姨就在为过节做准备了。家里会打扫得很干净,上街买包棕子的叶子(请原谅我这个厨房白痴,真想不起它叫啥名了。)清洗干净晾着备用。还有提前就泡好的咸鸭蛋,大人们很喜欢,可我从来不吃,总觉得那有个味儿,闻了就反胃得很。 还会在端午那天买有艾叶和菖蒲等捆在一起的草,回家挂窗户边和门口据说是可以避邪的。小孩子会在那天用加了很多草熬出来的水洗澡,我总是嫌那水是棕黑色的不愿进澡盆。这时妈妈和阿姨就会好言哄我,说那水有仙气,女孩子用那水洗澡会变得特别漂亮,皮肤特别好,不洗的都会变得特别丑,没人喜欢。我承认,我就是被她们这样骗进澡盆里泡着的,那时还在想,会不会洗了出来马上就能美得倾城倾国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好傻好可笑呀,太容易上当受骗了。洗完澡出来穿好衣服,妈妈就会在衣服上挂个‘猴子’,类似香囊吧,里面缝了很多东西进去,挂身上香香的,也不会招蚊子咬。 最喜欢的还是包棕子了,一般阿姨会提前一两天把米泡好,还会准备要包棕子要的陷儿。在初五的前一天晚上,吃过晚饭后,她就会和妈妈姐姐一起包棕子。这么好玩儿的事肯定少不了我,只不过我是去捣乱不是包棕子的,弱弱地说到现在我也还只会吃不会包棕子。她们在忙碌的时候也是我最开心地时候,我会趁她们不注意撒一把盐进米里去,然后把包棕子的线缠来缠去绕成死结解不开,要不就是把好几种陷混一起乱搅。每每这时,屁股就会吃痛,妈妈被我烦得头大,又轰不走我,果断请我吃笋子炒肉。只不过,这也只能让我消停一两分钟,经常是脸上还挂着泪珠又开始去盆里乱翻了。那时还挺有理的,一年才包一次棕子,都不让我玩儿个痛快,大人们真的很过份呀! 所有的这些温馨片段,都停留在那无忧无虑的年华里。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学住校,在家里呆的时间越来越少,就找不到那种过节的感觉了。最近的关于端午节的记忆是去年此时,初五一大早就起来煮棕子鸡蛋,锅里放上水把棕子扔进去后就去阳台上看花了。那株茉莉养了两年多,端午节时正打了细细的花蕾含苞欲放。当心思全在它身上,闭着眼用力地去吸那一缕幽香,结果就忘了灶上还煮着棕子。等我闻到糊味儿进厨房时,已经迟了,锅都快烧穿了,棕子已是漆黑不能再吃的。唉,这样脑残地事也只有我这个厨房白痴才能干得出来。 又是一年端午到,心头却是凭添了几分惆怅。妈妈远在千里之外的重庆,而我却是不能回去陪在她身边,不能和家人在一起的节日,就只能是劫了。满街的棕香正袅袅飘起,把万千地思念强压在心底,把诚挚地祝福遥遥相寄﹕亲爱的妈妈!端午节快乐!安康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