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村落的春天显得有些潮湿,可毕竟它还是款款走来,斜风细雨处的它,舞步轻盈。春雨,俨然是大地的灌溉者,几场春雨过后周围的荒土已不再那样的艰涩,不知名的紫色星星花已经在池塘边探头探脑,仿佛它想告诉人们这春的柔和,以及这雨的细润。你要相信,这荒村角落里的植物也是有思想的。
春天的雨大约是和冬雨有着天壤之别的。冬雨是刀,它在一寸寸的割裂你感官的同时,也让土地和植物披上了萧寂地外衣,你会误以为在你周围的一切都是荒蛮无解的,那感觉如同你的心沉落在黄泥深处,暗淡无光;春雨就不然了,首先你不再感到寒冷,然后你的眼睛会发现植物一天天的滋生的过程,关键是人的心也得到了雨水的滋养,它看上去也有了一些光泽,所以春雨是季节之露,是馈赠,是给予。
宋之僧志南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看这个句子时我在想那春雨迷蒙里的“古鸡鸣”,春雨润湿了寺墙,润湿了山门外的石阶,烟香与烟雨重合而一,这个季节应该是寺庙最有生机的一刻。只可惜在这荒村周遭是没有寺庙的,于是这般春雨的盈盈漾漾,终也不得一个最好的归处。
不须归处。当我们来到世界之前本就是没有归处,或者已然注定好了归处的。你是客,春雨也是客,春雨来了又来,循环往复的是季节,我们得相信人的灵魂可以得到这轮回的启示。春天可以随遇而安的地方,人照样也可以,何须急盼一个归处?站在这荒村一隅,让心灵戴上这春之箬笠,披上那绿蓑衣,只道是斜风细雨不须归。
|